分会动态 | 镜头下的秘境诗行——湖南省旅游协会旅游摄影分会恩施地心谷采访记行
发布时间:2025.08.01
来源:
浏览量:84

摄影创作采访团在恩施地心谷景区门前合影 魏峰 摄
七月盛夏,小暑刚过,大暑未至,潮湿的热浪在山谷间蒸腾。由湖南省旅游协会旅游摄影分会会长崔俊忱带队的摄影采访团一行,扛着相机穿梭在暑气里,将镜头对准烈日下的田畴、晨雾中的山谷、老屋檐角的光斑,用快门定格盛夏最鲜活的模样。天刚亮,地心谷的溪水就醒了。喀斯特岩层像被老天爷劈开的巨书,一页页摊开亿万年的秘密。阳光钻过薄雾,在崖壁上洒下斑驳的影子,有摄影师蹲在溪边,镜头贴着水面,让水里的倒影和岸上的山岩叠在一起。谷口的风带着草木的清润,像谁漫不经心抖开的绿绸,裹着我们往里走。栈道悬在崖壁间,脚下是奔涌的清江水,一线天光从谷顶漏下来,在水纹上碎成金箔。快门声此起彼伏,却惊不散谷里的静——那是一种沉淀了亿万年的静,连流水都带着从容的调子,在岩石上刻下蜿蜒的诗行。我们遇见了彩虹桥。不是天上的虹,是架在两山之间的弧,朱红的桥身映着碧水,倒像是从水里生长出来的。地心谷的美从不是静止的,瀑布跌进深潭时扬起的水雾,会在午后的阳光里酿出短暂的虹;岩壁上的苔藓,会随着光影流转,忽而浓如墨,忽而浅似纱。这里的石头会说话,流水会唱歌、人活得舒坦,镜头记下的,都是时光带不走的惬意、宁靜。陶家湾的老房子,是被岁月浸透了滋味的民谣。青瓦覆顶,如摊开的旧书页;马头墙的弧线在逆光里,被描上一道温柔的金边。摄影师偏爱用侧光勾勒木刻雕花——牡丹舒展,蝙蝠振翅,那些被日子磨得温润的纹路,在镜头里仿佛活了过来。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,天井里的石榴花正开得热烈。阳光从四方天顶漏下,在青石板上织出移动的光斑。穿堂风裹着草木清气掠过镜头,快门声与风声相和,像把老宅的呼吸都收进了画面。有位摄影师专对着门环的铜绿聚焦,那层薄薄的锈迹里,藏着无数个晨昏的叩门声。老房子是有呼吸的。一呼一吸间,尽是祖辈传下来的温度。宣恩的夜是淌动的星河,贡水河上的风雨桥亮起暖黄的灯,桥檐在水里碎成一片金鳞。摄影师们架起三脚架,用慢门将游船的灯光拉成丝带,整个画面都漾着晕乎乎的诗意。岸边吊脚楼挂满红灯笼,和桥上的灯火对望着。最妙是贡水河的夜航船。乌篷船载着游客慢慢荡开,船头的灯笼在水面拖出长长的光带。远处的文澜桥像一道卧在水上的彩虹,彩灯变幻着颜色,把桥影投在水里,随着波流轻轻摇晃,画出梦的模样……鹿坪院的稻田,在日头下铺展成绿绸,风过处,便漾起层层叠叠的波纹。戴斗笠的稻草人静立其间,成了镜头里最憨实的主角,守着一方田垄的宁静。远山如淡墨晕染,几个农人弯腰插秧的身影被阳光拓成剪影,和田埂边星星点点的野花凑在一起,恰好拼成一幅熨帖的田园画。摄影师们背着沉甸甸的相机,汗流浃背,却舍不得错过任何一个瞬间,仿佛每按一次快门,都能采撷一捧田园的诗意,为这盛夏的行程,添上最柔软的注脚。 本次活动由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,湖北省旅游摄影协会、恩施州文化和旅游局、建始县人民政府主办,来自全国十余个省市的200多名摄影师齐聚地心谷,共同见证了这场自然与艺术的盛会。此次活动不仅是一场摄影艺术的狂欢,更是恩施地心谷走向全国的吸睛方式。相信在全国旅游摄影联盟与兄弟省份协会的助力下,地心谷的神奇与魅力将随着一幅幅佳作走进千家万户,为恩施文旅产业发展注入全新活力!
彩虹桥前留影 何忠华 摄

彩虹桥头摄影人 刘湘燕 摄

翠谷瀑影 周向前 摄

打鼓的瞬间 杨毅 摄

大地心印 杨雄赳 摄

地缝千年龟 何海滨 摄
地心奇境 刘建良 摄

地心谷的傍晚 叶晖 摄

地心谷的狂欢 曾启武 摄

地心谷筏影 严余江 摄

地心谷风光 杨敬忠 摄

地心谷篝火情 高雅丽 摄

地心谷篝火夜 罗冬英 摄

地心谷夕阳 魏峰 摄

地心谷之景 严余江 摄

地心深处 罗冬英 摄

灯影共长天一色 颜晓华 摄

恩施茶园 邵建希 摄

恩施峡谷风光 魏峰 摄

风雨桥掠影 郭晓春 摄

篝火晚会掠影 颜晓华 摄

谷里风光 颜晓华 摄

谷中彩虹桥 王海燕 摄

谷中篝火之乐 郭晓春 摄
谷中流水韵 叶晖 摄
谷中瀑布流 周文龙 摄
河畔盛景 周向前 摄